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第二届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题培训研修班开班

发表日期:2022-08-18来源:放大 缩小

  202288日上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题培训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学堂梁子遗址举行。

  会议由bat365在线官网登录高星研究员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单位的8名培训班学员、十堰市文物局龚德亮副局长、十堰市博物馆胡勤馆长、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姚天国局长、郧阳区政府何珊副区长、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方周圆局长、郧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物发展中心谢守军主任及学堂梁子遗址考古队全体成员。为配合疫情防控要求,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勤院长、bat365在线官网登录邓涛所长、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处陈飞处长、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处张凌处长未能来到现场,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参加了本次仪式。

  仪式上,班主任高星研究员首先对培训班的宗旨、计划和组织情况进行了说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担负着重建99%人类历史的重任,而在我国考古学科体系中,旧石器时代考古处于边缘状态,专业队伍小、合格的考古项目负责人和师资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该领域发展。本次培训是针对目前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现状而开展的在职教育与业务能力提升活动,培训目的是帮助学员了解国内外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进展;了解该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掌握最新的田野调查、发掘、记录、采样的技术、方法和操作规程;掌握对文化遗物遗迹进行分类、观测、描述和分析的技能;能独立主持旧石器遗址的调查与发掘项目,独立完成发掘简报与报告的编写和研究论文撰写。培训将以课堂教学和田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辅以文献阅读、研讨交流、遗址考察等内容。 

  何珊副区长代表当地政府向诸位专家学者和学员表示欢迎,她表示,郧阳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有“生命不断线、历史不断代、文化不断层”的说法,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既是湖北省考古工作的大事,也是郧阳文物工作的喜事,是携手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践行湖北担当、贡献郧阳力量的重要机会。 

  班主任方勤院长表示,本次培训班是自20世纪举办的三峡考古领队培训班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承办的高规格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本次培训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凝聚了大量专家学者的心血,希望各位学员珍惜机会,在提升本领的同时,积极推动各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做出贡献。 

  邓涛所长说到,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发展迅速,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既是一次高水平的业内人才培养,也是对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做出的重要部署的积极响应。在各单位的协作下,学堂梁子成为了师资力量雄厚的“学堂”,希望各位学员通过培训不仅能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努力生存、勇敢开拓的精神,成为未来各自工作岗位上的“火种传承者”。 

  陈飞处长表示,湖北作为古人类重要发源地、楚文化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历经数代辛勤的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取得了可观成果,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文化强省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次培训将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要求,协调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好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各学员学得安心、学得舒心、学得专心,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供湖北智慧、交出湖北方案、做出湖北注解。 

  张凌处长指出,此次培训于学员而言是一次提升专业技能的宝贵机会,于国家文物局而言更是落实人才振兴计划、加大对考古工作的支持力度、弥补人才不足的重要举措。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改变了以往对人类历史的看法,与国际接轨更加密切。希望学员增进交流,关注国内外旧石器考古学发展动态,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成为重大发现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为迎接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高光时刻做出应有贡献。 

  福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王晓阳代表全体学员发言表态,保证认真学习课程,踏实完成实践,积极交流,相信经过此次培训一定会学有所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旧石器考古项目负责人。 

   开班仪式顺利举行。古脊椎所相关领域的专家,包括邓涛、王社江、付巧妹、裴树文、邢松、陈福友、张乐、张晓凌、关莹、葛俊逸等将在培训期间前往授课并参加发掘与研究。学员们将通过历时三个月的基础课程、操作实践、材料整理与标本观测、简报—报告与论文撰写四方面的培训,成为合格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一线工作者,成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曲远河在此汇入汉江,遗址保护规划公布范围为190万平方米。遗址共沉积了四级阶地堆积,主体为包含人类和动物化石的第四级阶地,其基座为震旦纪绿色片岩。自1989年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郧县人1号头骨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地方单位在该遗址开展了7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206平方米,已报道出土两件距今约百万年的直立人头骨及丰富的伴生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自然》发表,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遗址在1990年入选第一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周边具有较完整的跨越百万年的地层堆积、丰富的人类和动物化石,这里自古以来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是人类宜居家园,是中国乃至东亚人类演化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遗址经历了多年的考古发掘、人类化石与石器研究、地层沉积分析、综合年代学测定和古环境重建等工作,已经取得了影响深远的系列研究成果。2022年,遗址核心区建设了设施完备的考古方舱与实验室,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配备了一流的考古发掘、信息记录、提取与数据分析的仪器设备,具备了开展教学和实习的优裕条件,是进行旧石器时代考古培训与研修的理想场所。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