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要闻

头条要闻

回顾与思考: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技术演化历史及其气候环境背景

发表日期:2019-12-24来源:放大 缩小

  泥河湾盆地作为华北乃至整个东亚史前人类遗址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东方奥杜维”之称。长期的调查、发掘和年代学研究证实盆地内保存了大约距今1.7 Ma11.7 ka间的考古记录。盆地内发育良好的晚新近纪以来的河湖相地层为年代学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可能;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以及泥河湾动物群研究的深入拓展也为探讨早期人类行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数;在考古材料上,相较于其他地区早期遗址材料零星和性质模糊的现状,泥河湾盆地出土了大量被广泛认可的早更新世石制品。因此,泥河湾盆地在解读东亚早期人类行为适应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日,国际人类学期刊《进化人类学》(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在线发表了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杨石霞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题为The Paleolithic in the Nihewan Basin, China: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n Early to Late Pleistocene record in Eastern Asia的综述性论文。 

  这篇论文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泥河湾盆地目前已经发表的早、中、晚更新世三个阶段考古材料的特征及其反映的人类进化历史和适应行为,并进一步结合区域及全球更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历史探讨东亚人类进化与气候环境的关系。文章讨论了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对东亚高纬度人类活动和适应产生的影响,以及更新世晚期气候快速波动和现代人行为起源的耦合关系等,为尝试构建东亚人类演化图景提供了基础性认识。 

  在环境背景、地层年代和动物群研究等方面,泥河湾盆地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新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仍在不断提供新的信息。对泥河湾史前人类的研究尽管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还有诸多尚未解答的重要科学问题,例如:在石制品加工技术上是否存在继承性的特征?在一定阶段是否发生了“技术变革”?反复“占领”盆地的是否是同一来源的人群?史前人群在盆地活动的规律是否与当时的气候旋回有关?一系列新的综合性研究工作依然值得期待。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和洪堡基金会的资助。 

泥河湾盆地地理位置及地貌(杨石霞供图)
泥河湾盆地综合生态背景下考古材料的丰度变化(杨石霞供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