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Levallois)技术:贵州观音洞遗址新发现

发表日期:2018-11-20来源:放大 缩小

  11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这项由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参与的研究成果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完成。 

  我国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历来较为丰富,而西南地区无论在年代和材料的认知方面都相对较为薄弱。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观音洞遗址的发现之后,九十年代起bat365在线官网登录主导的盘县大洞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出于相同区域对比研究的需要,观音洞遗址材料重又回到研究者的视野中来,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勒瓦喽哇技术起源于三十万年前的东非和西欧,是中更新世以来人类进化历程中技术、认知和社会生活能力显著发展的一个重要标识,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学者关注的焦点。作为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的典型代表,该技术在东亚地区仅零星发现于一些更新世晚期(约3-5万年)的遗址中,如通天洞、金斯太和水洞沟等遗址。本研究通过对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2000多件石制品进行细致的分析,发现40多件具有勒瓦喽哇技术特征的产品,包括11件石核、30件石片和4件工具。 

勒瓦娄哇遗址发现地点与年代分布图,星号者为观音洞遗址(胡越 供图) 

  本研究的重要性除了在石器技术分析方面取得突破之外,还得益于光释光测年新技术的发展。早期的观音洞测年样品来自化石和炭样,分别使用铀系法和碳十四方法曾得出24-5万年的结果;新一轮研究团队采用改进的光释光测年新技术,通过对样品中的石英采用单颗粒测量方法,排除后期扰动。同时采用新的标准增长曲线(SGC)测年方法,可有效避免常规方法测年导致的年代低估。通过分组建立SGC的方式,将饱和颗粒也包括进年代结果的分析当中,得出更加可靠准确的测年结果,即观音洞遗址为距今17-8万年。 

观音洞遗址地理位置、地层与年代(胡越 供图) 

李波、胡越在观音洞遗址地层采样 (胡越 供图) 

观音洞遗址光释光采样剖面位置(胡越 供图) 

  由于勒瓦娄哇技术源于西方,观音洞的勒瓦娄哇技术如何出现在中国的西南部,研究团队认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与西方的勒瓦娄哇不约而同,因应各自的环境在不同的时空相继出现和发展;二是早期现代人带着勒瓦娄哇技术抵达观音洞,在这里生根发芽。而同样值得关注的是观音洞勒瓦娄哇技术的拥有者会是什么人?在非洲,该技术与现代人息息相关,在欧洲则属于尼安德特人。由于观音洞遗址尚未发现人类化石的材料,我们无从得知直接的答案,然而,研究表明与观音洞处于同一地域、年代距今30-19万年的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代表了一种古老型智人并有明显的进步特征,这是否指示其可能是与观音洞古人类相关的一种人类?此外,相隔不远在湖南道县发现的介于距今12-8万年间的现代人是否也暗示了现代人在中国南方的生活空间,而不免成为观音洞勒瓦娄哇技术制造者的可能选项。 

  观音洞遗址勒瓦娄哇技术的重大发现,提供了东亚古人类在中晚更新世拥有预制石核技术的可靠证据,更新了关于东亚古人类技术发展水平的认识;改变了当前人们对东亚石器工业的发展历史,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在世界史前文化中的地位,丰富了关于古人类在东亚的交流进化历史。 

  20年来,黄慰文和侯亚梅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围绕东亚人类起源与演化,以敏锐的学术视野,瞄准前沿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野外调查、发掘和实验研究,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百色手斧、泥河湾测年、蓝田黄土序列石器与年代、观音洞石器等专题研究,在《自然》、《科学》等学术斯刊发表多篇论文,引领和推动了中国人类演化,尤其是旧石器考古学研究,颠覆了以往的理论与认识,将中国旧石器时代研究的影响力推向世界。 

观音洞遗址出土石制品(勒瓦娄哇石核、石片、工具和修理台面石片) (胡越 供图)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710-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