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巨犀起源与早期犀类系统发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发表日期:2016-12-23王元青来源:放大 缩小

  始新世是犀类演化和分异的重要时期,四个科级分类单元:两栖犀科(Amynodontidae)、蹄齿犀科(Hyracodontidae)、巨犀科(Paraceratheriidae)和真犀科(Rhinocerotidae),都于始新世出现。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就构建了早期犀类系统学框架,但各类群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1221日出版的国际刊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bat365在线官网登录王元青课题组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组成的联合团队报道了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始新世阿山头组上部发现的一个柯氏犀类新种——退化祖犀(Pappaceras meiomenus)。种名取上前臼齿退化之意。新种属于中等偏小的犀类,正模(IVPP V20254)为一保存完好的头骨化石,长约39厘米。 

  新材料不仅保存了完好的头骨和牙齿特征,还首次揭示了柯氏犀类颅基部的形态特征。研究表明,柯氏犀类与典型的巨犀类在头骨和牙齿特征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巨犀类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仅分布于亚洲。晚期典型的巨犀类在颅基部有一个独特的特征:鼓后突明显增大,与副乳突近于等长并愈合。新发现的退化祖犀在颅基部具有了这一特征的雏形:鼓后突增大,并且有与副乳突愈合的趋势。 

  基于包括古近纪犀类各类群典型代表共25个分类单元和203个特征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柯氏犀亚科与巨犀亚科(典型的巨犀类)构成单系类群,从而支持了柯氏犀类是典型巨犀类祖先类型的观点。系统发育分析还显示两栖犀科与巨犀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并且目前了解相对较少的紧齿犀科与真犀科构成姐妹群关系。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早期犀类演化历史的传统认识。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我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王海冰,此项研究得到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www.nature.com/articles/srep39607 

   

 

图1 退化祖犀Pappaceras meiomenus头骨化石背视(a)、侧视(C)和腹视(e)及图解。(王海冰供图)

图2 早期犀类系统发育关系图。(王海冰供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