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古脊椎动物学报

学报文章下载

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Pliopithecus 的发现

2003年 第41卷 第1期:76~86

发表日期:2009-01-12李志恒来源:放大 缩小

作者:吴文裕  孟 津  叶 捷

摘要:1997 和1998 年的野外工作期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4 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 和m3 发现于98017 地点,地理坐标为46°39. 997′N ,88°30. 412′E。另一枚左下第一门齿和左上第四前臼齿产自该地点附近的同一砂层中。这是在中国境内、也是亚洲的第二个上猿化石地点。
   该4 枚牙齿中,下门齿可能与m2、m3 属同一个种。m2 刚开始经受磨蚀,m3 则刚萌出齿槽。它们不同于所有已知种( P. zhanxiangi P. vindobonensis 、P. antiquus P. platyodon P. priensis) 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唇侧有一个很深的、间于下原尖和下次尖的漏斗状小坑。该坑由前次脊(prehypocristid) 、下次尖前方的斜脊的唇侧分支和沿下原尖唇侧壁向下延伸的一条脊所围成。此外,m3 稍短于m2。在其他形态特征方面,新疆的种又以m2 和m3 尺寸较小、齿尖较低、齿脊较锐、近中凹和远中凹发育、釉面褶皱和唇侧齿带很发育而不同于我国宁夏同心的Pliopithecus zhanxiangi ;以m2 和m3 的冠面较短宽且有很发育的上猿三角与P. vindobonensis区分;其m2 和m3 的尺寸明显大于P. antiquus 。但在尺寸和其他形态上与P. platyodon 很相似。铁尔斯哈巴合的m2、m3 和下门齿应代表上猿属内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毕氏上猿( Pliopithecus
bii sp. nov. ) 。至于P4 ,它以尺寸小、相对长而窄的齿冠和具有两条横脊等特征组合而不同于所有的已知种。由于P4 相对于m2 和m3 的尺寸显得太小而被归入未知种Pliopithecus sp. 。
   Pliopithecus bii sp. nov. 和Pliopithecus sp. 与江苏泗洪早中新世的双沟醉猿Dionysopithecus shuangouensis 形态上很相似,这为Harrison 和顾玉珉(1999) 提出的上猿起源于亚洲的假说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与新种共生的哈拉玛盖动物群的时代与宁夏同心动物群大致相当,为中中新世早期,与欧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分期MN6 相当。 

关键词: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上猿

卷期:41卷 01期

相关附件下载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Pliopithecus的发现

 

 

附件: